陈淑桦一首歌卖了百万张,创下台湾音乐史的纪录,连成龙都请她合唱《明明白白我的心》。可她的人生却因为母亲的“爱”变得复杂,最终选择隐居,到底发生了啥?
陈淑桦1958年出生在台北,从小就爱唱歌,嗓子好得像天生为音乐而生。8岁那年,她参加歌唱比赛,唱了一首《个个满足》,直接拿下冠军。清亮的声音让评委和观众都惊呆了,小小年纪就被叫“天才童星”。
那时候,她用艺名“尤萍”出道,加入唱片公司,还跟其他歌手一起录闽南语专辑。资源好得不得了,15岁就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《爱的太阳》。虽然这张专辑反响一般,但她没放弃,一直在找自己的风格。
到了1977年,陈淑桦开始在电视上当主持人,积累了不少人气。她接连出了几张专辑,像《归程》《美丽与哀愁》,名气慢慢起来了。1982年,她唱了一首《夕阳伴我归》,彻底火了,歌迷越来越多,连国际大公司EMI都看上她,签下她当歌手。
签约EMI后,陈淑桦的事业像开挂一样。她1985年凭专辑《无尽的爱》拿下台湾金钟奖“最佳女歌星演员奖”,成了华语乐坛的双料歌后。1988年的《女人心》更是让她稳坐天后宝座。她的歌还被选为《滚滚红尘》《青蛇》等电影的主题曲,像《笑红尘》这样的经典,至今还在很多人歌单里。
说起陈淑桦的成功,离不开她妈妈。她妈妈在传媒公司工作,眼光特别准,早早发现女儿的音乐天赋。为了培养她,妈妈让她学古筝、学唱歌,还带她参加各种比赛。陈淑桦小时候遇到挫折,妈妈总是陪在身边,鼓励她继续往前走。
妈妈为了女儿,辞掉工作当了她的经纪人,帮她争取资源,还牵线认识了李宗盛。跟李宗盛合作后,陈淑桦的歌越来越火,名气也越来越大。没有妈妈的付出,她可能走不到天后的位置。
但妈妈的“爱”也有另一面。她太操心女儿的生活,大到事业选择,小到穿什么衣服,都得她说了算。陈淑桦长大后,连跟人聊天都要妈妈帮忙传达。她曾说,妈妈不在,她都不知道怎么跟别人交流。
妈妈还管得很严,社交圈被限制得死死的,连谈恋爱都得先过她那一关。陈淑桦30多岁谈了初恋,对方是个长得帅但不太红的歌手。两人正甜蜜着,妈妈却说“门不当户不对”,硬生生拆散了他们。
后来,陈淑桦又认识一个家境不错的男人,妈妈总算同意。可每次约会,妈妈都要跟在旁边,像监工一样盯着。试想一下,两个人吃饭聊天,旁边坐着女方的妈,谁受得了?最后男方受不了,提出分手。
2007年,妈妈因病去世,陈淑桦的世界崩了。她太依赖妈妈,生活能力几乎为零。不会自己购物、缴费,甚至不敢出门。曾经的天后,风光不再,日子过得乱七八糟。
更糟的是,她走不出失去妈妈的阴影。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,连音乐都不想碰了。朋友劝她振作,她却怎么也迈不过心里的坎。1999年,她已经退出歌坛,卖掉豪宅和名表,跟父亲过起了隐居生活。
这事让人忍不住想,父母到底该怎么爱孩子?是事事包办,还是放手让孩子自己闯?陈淑桦的经历,像一面镜子,提醒每个家庭,爱要给得恰到好处。放手有时候比抓紧更重要,你说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