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昆这辈子最难忘的事儿,就是2009年那年,丈夫的生意一下子垮了台,欠下大笔钱不说,家里的上海别墅还被法院拍卖了去抵债。她当时48岁,正忙着拍戏,接到传票时,手里还拿着剧本。物业公司告她欠了4.5万块物业费和班车费,她先是愣了愣,然后赶紧道歉,说是家里乱成一锅粥,忘了交。
二胡,一个唱歌剧。杨昆从小耳朵里就全是那些调子,排练场成了她的游乐场。九岁那年,她就上台演了《红灯记》里的李铁梅,小丫头片子一口一个“铁梅”喊得响亮,台下掌声一片。
长大点,她决定往演戏这条路走。十八岁考上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,和宋佳一个班。她上课总爱坐前排,笔记记得密密麻麻,生怕漏掉一句。老师讲台词,她就跟着练,同学们都说她像个小海绵,啥都吸进去。
毕业后进娱乐圈,杨昆长相普普通通,在一堆俊男美女中间,不容易冒头。她先从配音干起,给动画片《太空堡垒》里的角色配声音。在录音棚里,她试了十几遍,才找到对的调子。声音一出来,观众听着就觉得亲切。
接着她跑龙套,剧组里递道具,端茶倒水,就为等个小角色。日子过得紧巴巴,但她咬牙坚持。1989年,终于等到《十六岁的花季》,她演老师,那角色温柔又带劲,让不少年轻人记住了她。戏一播,她小有名气,接活儿的机会多了起来。
1995年,杨昆演《洋行里的中国小姐》,和傅艺伟搭戏。她把宁洁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,拿下金鹰奖最佳女配。那是她第一个大奖,领奖台上她笑得合不拢嘴。奖杯一到手,她更卖力了,演戏成了她吃饭的本事。
三年后,1998年的《婆婆媳妇小姑》,她又获奖。这次演婆婆,嘴上不饶人,但心里有数。观众看她出场,就知道家里要热闹了。她那些婆婆角色,总能戳中老百姓的心窝子。戏里戏外,她都像邻家大姐,说话直来直去。
2002年,《开张大喜》让她得亚洲未来奖。她演杨亚男,开店的劲头足,观众跟着乐。四年后,2006年的《天经地义》,她继续发力,演罗金娣,家庭琐事处理得稳当。奖项一个接一个,她在圈里站稳脚跟。
杨昆和郭靖宇导演合作多。2011年《红娘子》,她演得泼辣。2013年《打狗棍》,何七姑这个角色让她火一把。2018年《娘道》,又是一个妈妈辈的,观众说她演得太真了。她不挑戏,年纪越大,角色越多,但多是妈妈或婆婆。
她丈夫是圈外人,做生意的。两人拍戏时认识,从聊天开始,慢慢成了伴侣。结婚后,感情稳稳的,没传过闲话。丈夫早年家底不错,杨昆忙事业,他在家操持,两人分工清楚。日子本该顺顺当当,谁知2009年变天了。
丈夫投资失手,公司倒闭,欠债堆成山。杨昆48岁那年,物业费的事儿闹上法庭。法院传票一来,她低调处理。先说忘了缴费,后来承认是丈夫欠的债。上海别墅值上千万,早年买来当家底,现在只能拍卖抵债。
拍卖后,钱还了部分债,但窟窿还大着。她没扔下丈夫,两人一起扛。无儿无女是他们自己的选择,早年杨昆事业心重,丈夫忙生意,没要孩子。后来年纪大了,身体也不行,就这么相依为命。邻居们都说,他们俩像老树根,缠在一起。
债务压身,杨昆多接戏补贴家用。丈夫慢慢找点活儿干,两人合力过日子。别墅没了,她每月退休金2500块,在上海刚够基本开销。她得继续挣钱,养家养老。拍戏成了她唯一的出路。
2014年,她接《灵魂摆渡》,演刘妈。那角色接地气,让她得了“收视辣妈”的外号。观众看她,觉得像自家亲戚。戏一播,收视率高,她心里踏实了点。丈夫在家看电视,也给她鼓劲。
2015年《芈月传》,她演五婆,台词不多,但眼神到位。观众反馈说,她把婆婆的精明演活了。2020年《安家》,客串房产中介的妈,帮女儿出主意。戏里她接地气,戏外也一样,生活里总帮人解围。
2022年《县委大院》,她演汤阿姨。剧里大牌多,她没抢风头,但演得稳当。观众说,看她就觉得亲。债务渐渐清了,她没停手,还得为老了攒钱。生活像一锅粥,得慢慢搅匀。
直播带货,杨昆也试了。第一回找商家谈,牙刷合作她求了半天。商家给了小批货,她播时销量一般。但她没灰心,继续发短视频,分享拍戏旧事儿。粉丝慢慢多起来,丈夫帮她打下手,两人一起忙活。
她64岁了,债务基本清掉。生活稳当,两人相伴,日子过得节俭却暖和。退休金虽少,但够吃喝。她偶尔想想,早年那些跑龙套的日子,现在看来,都是为了今天。丈夫说,有她真好。
杨昆的经历,让人想起自家的事儿。谁家没点坎儿?丈夫生意失败,她没抱怨,就这么拉着手走过来。无儿无女,听着孤单,但他们俩互相关心,比啥都强。拍戏这么多年,她总演妈妈角色,其实自己也像个大姐,照顾人。
金鹰奖那两次,她领奖时说,演戏是为老百姓讲故事。数据上,《婆婆媳妇小姑》当年收视率破5%,全国观众超亿人看。她那些婆婆,嘴硬心软,正好戳中中国家庭的软肋。老百姓看电视,就爱这种真实的味儿。
债务那年,拍卖别墅卖了上百万,还了债的一半。剩下部分,她接了十多部戏,慢慢补上。丈夫后来干点小买卖,两人省吃俭用,五年内就把事儿了了。上海生活成本高,退休金2500块,够买菜付水电,她还得靠副业。
直播间里,她卖牙刷时说,这东西刷牙用,简单实用。粉丝问她怎么扛过来的,她笑笑,说一步步走呗。短视频里,她讲《十六岁的花季》后台趣事,观众留言说,姐你真励志。丈夫在旁录像,俩人配合默契。
她参演的戏,总有家庭元素。《生活启示录》里,她演阿彩,帮儿子出主意。那戏2013年播,收视率全国前十。观众说,杨昆一出场,家常味儿就出来了。她自己家虽没孩子,但感情深,丈夫生病她守夜,风雨无阻。
2020年疫情,她拍公益片《共同战“疫”,我们在一起》。云南省委宣传部牵头,她积极参与,呼吁大家齐心。片子一出,全国转发多,展现了中国人的团结。她说,演戏不光赚钱,还得传递正能量。
年纪大了,杨昆没闲着。2023年,她在《南来北往》演老蔡媳妇儿,角色小但暖心。2024年《追风者》里周姨,帮年轻人指路。观众反馈,她演得像真事儿。债务清后,她开始攒养老钱,直播卖货成了新爱好。
丈夫帮她管账,两人商量着过。节俭日子,杨昆买菜总挑便宜的,回家做饭给丈夫吃。她说,俩人一起,啥都不怕。无儿无女,他们把邻居当家人,节日时串门聊天。生活虽平淡,但有滋味。
杨昆出道三十多年,演过上百部戏。金鹰奖两次,国剧盛典一次,亚洲未来奖一个。这些奖不是白拿的,她总把角色演成活人。《打狗棍》里何七姑,泼辣中带忠心,观众看哭了。数据说,那戏豆瓣评分8分以上。
家庭变故后,她更珍惜现在。别墅没了,住普通小区,但干净整齐。丈夫说,早年亏了,现在补回来。杨昆点头,俩人散步时聊这些,夕阳拉长影子。老百姓看她故事,总说,这才是真生活。
她直播时,粉丝问为啥不生孩子。她说,那时候忙,现在也晚了,但有丈夫够了。观众留言支持,说姐你幸福。短视频播放量上万,她分享拍戏心得,年轻人学着用。丈夫在后头说,加油。
杨昆的路,走得稳。早年努力,中年扛债,老年自立。退休金少,她多干活。丈夫伴着,她不孤单。生活像她演的戏,有起有落,但总有好结局。谁知道以后呢?或许她还会演新角色,带货卖新东西。
想想她从昆明小丫头,到上海大演员,再到直播间大姐,这一路多不容易。债务清了,她笑得更多。丈夫说,有她在,家就稳。两人手拉手,过日子。老百姓看她,就觉得亲近。
她64岁,债务没了。生活稳,她继续干。或许以后演奶奶,或许卖更多货。谁知道?但她总笑着面对。老百姓的故事,就这么朴实。